曾经被视为代谢废物的物质确实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s)除了选择性感染裂解肿瘤细胞的直接溶瘤作用外,还可以介导病毒相关抗原和肿瘤新抗原的释放,最终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实现杀伤肿瘤的效应。为了深入探究IGF2BP3调控NETosis的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mRNA测序分析,发现IGF2BP3/FTO以m6A依赖方式调控CSF3(中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同时readerIGF2BP3通过调控eraserFTO蛋白降解上调了细胞总m6A水平。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恶性胶质瘤中存在着IGF2BP3/MIB1/FTO正反馈信号轴,该轴能够激活m6A介导的CSF3释放,从而诱导NETosis,进而促进胶质瘤的生长。m6A即RNA中腺苷酸(A)第六位N上发生的甲基化,是真核生物mRNA中丰度最高的表观转录修饰。中性粒细胞炎性死亡(NETosis)最早于2004年在细菌感染模型中被发现。2024年1月2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教育部/卫健委/医科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病原微生物与感染前沿科学研究基地束敏峰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论文Overcoming therapeutic resistance in oncolytic herpes virotherapy by targeting IGF2BP3-induced NETosis in malignant glioma,揭示了溶瘤病毒耐药的关键分子机理及其干预策略。因此,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和治疗靶点是胶质瘤临床治疗的迫切需求。
该疗法具有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三合一的特点,有望成为新一代抗癌利器。然而,这一机制同时也诱导NETosis,最终导致治疗效果降低。在老师看来,做文科的学问就像搭积木,只要不搞‘非法搭建,迟早总会搭出些东西来。
杨鼎康山谷里的寒流、装满物资的背囊……杨鼎康和战友们去到云南偏远山区集训,深刻体会到手指不可屈伸的感觉,但肩上的步枪升腾心中的火焰经过对视听材料和录课现场的几轮修改和打磨,沈宇文得以完成微课视频,在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做有价值、有意义、能落地的科学研究,杨鼎康期望为科技强国发挥他的那一份光和热。文武兼修的他,在科创领域闪闪发光因为爷爷辈里不乏参军的人,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之下,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2020级研究生杨鼎康自小便种下一颗携笔从戎的种子。
郑抑非(第一排靠右)参与外交实务课程模拟会议将个人命运与家国系于一处是郑抑非长期抱持的信念。在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花样年华》中,有颇多镜中画面,如镜子中的拥抱、镜子中的笑容等镜头,有些学生提出为什么不直拍?从理论上来说,这是引用了隐喻蒙太奇的手法,表达镜花水月一般的无奈和易逝,然而课本上的表述偏文学性,对于中高级的汉语学习者来说较难理解。
知行合一,科研报国,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他们是复旦大学优秀学生标兵。如此,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汉语言文学氛围感勾勒出来,在中国式美学的交流中架起共鸣的桥梁。今年,是他在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求学的第7年。沈宇文曾数次参与到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语言生项目文化选修课的教学工作中,向国际学生介绍中国当代经典电影的经历至今让她印象深刻。
他扛得起步枪、干得了科研,面向国家重大项目需求取得创新成果。于是,她多次请教指导老师,转换表述,力求用最适合目标教学对象的语言介绍知识点。这个想法带给他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遇到命中注定的专业。杨鼎康山谷里的寒流、装满物资的背囊……杨鼎康和战友们去到云南偏远山区集训,深刻体会到手指不可屈伸的感觉,但肩上的步枪升腾心中的火焰。
得益于导师张立华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内多个极具研究价值的项目,杨鼎康的研究方向多元,在多模态学习、情感计算、自动驾驶等方向上都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就在去年,他构建了国内外首个视觉驱动的多视角、多模态、多任务辅助驾驶感知数据基准,打破了自动驾驶L3技术中驾驶监控方向上的卡脖子难题,受到国内外近30个研究单位的关注。
本科毕业后,杨鼎康进入复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进一步深造。除此之外,作为子课题《面向标准化儿童模型诊疗的医疗行为感知系统》中的学生项目骨干,杨鼎康参与到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依托项目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结合,所取得的成果在多个合作单位实现了初步的落地验证。
沈宇文录制汉语语法微课第四届全国研究生汉语教学微课大赛是沈宇文第一次参加的专业对口的竞赛。导演聚焦镜子中的画面,就是想表达主人公的爱情像镜子中的世界一样不真实,像水中的月亮一样的容易破碎。在学习和工作中,沈宇文一直以寸进之喜激励自己坐稳冷板凳,扎根中华文化热土,为培育中文传播的果实贡献青年力量。郑抑非(左一)因为热爱,所以坚持,郑抑非用日积月累的努力接住了每一次灵感的来袭,用严肃较真的态度支撑起卓越为公的信念。在国际顶级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共9篇,独立完成领域相关科技创新报告共5项,以学生第一发明人身份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这些都是他经年累月的努力下的亮眼成绩。幸运的是,他顺利通过转专业面试,成为国际政治系的一名学生。
当晚他就购买了专业入门教材进行研读。在专业学习上,比起刚上手就急于输出文章,搞懂概念、摸清门路才是更具优先级的基本工作。
这种习惯渗透在他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他追求卓越为公、担当报国的理想信念提供支持。在一带一路国家中国文化教学合作研究项目中,沈宇文参加教材编写项目,与来自加拿大、美国、中国香港等地高校的教授和同学合编《中国当代经典电影赏析》《中国当代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两本中英文双语教材,独立完成其中五篇共计约10万字的写作,两本教材均已出版。
信任灵感的背后,是日积月累的努力2022级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郑抑非有一张使用多年的微信头像,那是他七年前拍的一张手持萨克斯的照片。制图:段瑞怀实习编辑:孙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
不同于写学术论文,课题的撰写最后要落实到怎么办上,因此,必须站在实务工作者的角度去思考,这需要有一线实战经验。户外训练的艰苦让他更加珍惜在校园里的学习时间,鞭策着他不断精进学业。他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支持。为此,他在无数个日夜里沉潜学海,阅读大量古今中外的国际政治文本,择选经典篇目、语段进行精准翻译和阐释。
谈起直博的动机,他说:军事课上,抗战老兵们的故事常在耳边回响。2016年,郑抑非考入复旦。
本科四年,杨鼎康在云南大学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选培办联培单位读书,在文化课中积累知识,在军事训练中增强体魄,以此为契机,努力成为一个文武双修的人。我意识到科技强国的重要性,这驱使我选择计算机与应用技术专业,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尽一份力。
参加竞赛、参与教学、编写教材,她持续突破舒适圈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国际中文教育对于中文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徐老师常教导我们,做学问要心系一处。
在编写过程中,沈宇文仔细推敲字句、格式,精确到每一个脚注的审核、每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养成严谨的科研态度。事非经过不知难,她发现,讲解简单的初级知识点时却需要用到较为复杂的语言表述,两者形成矛盾,不利于降低理解难度。郑抑非很认同徐老师提倡的积木论,认为多观察多思考,才能积淀学养和提升洞察力。在翻译《Administering Affect》 这部约18万字的专著时,郑抑非遇到颇具诗意的一段话,纯技术路线的翻译方式在此失灵,如何做到准确翻译?乱无头绪的他,在那两天里时刻惦记着那段英文,直到第三天时偶然忆起《红楼梦》中的句子,灵感再次降临,翻译的困难也便迎刃而解。
灵感一次又一次地指引我前进。于是,沈宇文尝试用简单汉语去阐述,我们看镜子,镜中也有一个世界,但当我们伸手去触摸,那个世界是不存在的,这就像天上有月亮,水中也有月亮,但水中的月亮易碎。
郑抑非(右二)硕博连读期间,郑抑非师从徐以骅教授。经过此次大赛,沈宇文发现,要大胆尝试走出舒适圈,说不定就别有天地。
大一期间,在一次转专业介绍会上,他脑海中突然冒出国际政治四个字。对此,他会在对政务见习中体认基层一线经济社会、 医疗卫生、科教体育、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治理难点和痛点,在撰写政策建议时结合问题和真实场景通盘考虑可实现性。